虽然李文秀夫妻双双被抓,但作为父母,叶敏和孟城都希望他们能受到法律最严厉的惩罚,心里都惦记着这件事,所以下午趁梁娟还在,孟城跑了趟派出所咨询情况。
但这时候交通不是很方便,李徐二人所在农场离东河县也不近,下农场的公安同志骑自行车过去,来回就要三四个小时。
孟城到跑出所时,下农场调查情况的同志还没回来,所以他没能问到太多有效信息。
于是第二天吃过早饭,孟城又去了趟派出所。
这次他见到了下农场调查的公安同志,并从对方口中,得知了徐海洋买药材,制作迷药的全部过程。
同时他也得知案件进展再次卡住的事。
其实这案子并不复杂,李文秀在偷换孩子的过程中被当场抓获,且叶敏等人用的暖水壶里,的确查出了含有麻醉效果的重要成分,可谓认证物证俱全。
难点在于怎么定徐海洋的罪。
当然,在下农场的公安同志取证回来后,这事也变得不再棘手。他们已经拿到了相关人员的全部口供,足以钉死徐海洋。
问题在于李徐两人不知何时对好了口供,李文秀坚称徐海洋不懂中医,并不清楚制作好的药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知道她要调换孩子。
徐海洋也说他一直以为这是止疼药,因为李文秀生完孩子后总觉得疼,而她生产的医药费都得自己掏,他们经济条件不宽裕,只好拿着药方自己找赤脚医生配药。
他还说自己没有下过药,也不知道李文秀胆子会这么大,竟然想调包孩子。如果他早知道这件事,一定会劝住李文秀,不至于走到这一步。
因此,虽然公安手里握有徐海洋找人制作迷药的证据,能证明他跟这件事有牵扯,但仍无法判定他主动参与了这件事。
而徐海洋到底是被动,还是主动参与调换孩子事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刑期。
后者会坐牢,而前者可能只是劳动改造。
徐海洋本身就是下放到农场只是从一个物资相对富饶的农场,去一个条件更加艰苦的农场而已。
四舍五入,等于一点事没有。
要不是这样,负责这个案子的公安队长赵正华也不会觉得那么棘手。
如果李徐二人的口供是真的也就算了,可梁娟看得清清楚楚,下药的人就是徐海洋。
而且他们内部盘过时间线,也都觉得李文秀个人完成下药的几率并不大,她大概率有帮手。所以他们也都觉得徐海洋不但不无辜,还高度参与了其中。
如果这次不能将徐海洋绳之于法,不但赵正华自己过不去心里那道坎,传出去也会影响到公安的威信。
看到孟城时,赵正华别提多高兴了。
虽然公安和军人不在一个系统,但孟城所在部队就驻扎在东河县下面的公社,两边来往并不少,甚至县公安局和派出所有不少民警都是军人转业的。
而且建国后,西南这片地方一直算不上太平,五六十年代常有山匪出没。又因为离国界线近,特务间谍也不少,公安和部队常有合作。
赵正华和孟城以前就打过交道,算是老熟人。
但赵正华重视这个案子,不单是因为叶敏是孟城媳妇,差点被调包的是他闺女,还因为这案子不小、
因为有部队驻扎,除了特务间谍偶尔活动,东河县整体来说是比较安定的。介绍盲流都比其他地方少。
派出所同志们每天最忙的,就是邻里之间你多用了一度公摊电费,我盖房子占了半寸你家的地,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跟这些案子比起来,调包孩子可不得算大案子嘛。
再加上部队领导得知这件事后,也非常关注结果,特意给县公安局的局长打过电话,局长知道后忙给所长施压,到赵正华这,想不重视这个案子都不行。
现在案子到了瓶颈,赵正华就把主意打到了孟城身上。
一不定也能有办法撬开李徐两夫妻的嘴巴。
赵正华没想错,得知徐海洋可能没事,孟城立刻对这件事上了心,并很快做出决定,他要分别见一见这对夫妻。
……
孟城先见到的是徐海洋。
徐海洋一直都是个注重形象的人,哪怕是下放后,也会尽量把自己收拾整齐。但被抓后他没法再顾忌这些,被带进审问室时他头发乱糟糟的,衣服上也满是褶皱,似乎肩背都佝偻了些,看着比真实年龄大不少。
但孟城没有太在意徐海洋的形象,进审问室一看到他,就冲上去狠狠给了他一拳。
徐海洋原本安安稳稳坐在凳子上,被一拳砸过来后,整个人连着凳子摔倒在地,他也痛得“嗷”了一声。
孟城却并未就此收手,而是上去拽住徐海洋衣领,把人半拎起来,往他脸上砸下一拳又一拳,拳拳到肉。
过程太迅速,等赵正华反应过来,徐海洋已经被揍得鼻青脸肿。
赵正华脸色骤变,暴力审问可是大忌,闹不好是要吃处分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