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杨树心事重重的离开,陈晓表情晦暗,他发现他想错了一件事,不,更确切的说是他低估了杨树这个人。
他之前做的那些事情仅仅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给杨树另外一个选择,那个选择就是突破自己的底线,只要杨树能突破自己的底线,那一切都不再是问题,陈晓的也会达成自己的目的。
但从杨树刚刚离开时的表现,陈晓知道杨树大概率不会这么做,他依然会坚持自己的底线,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
仔细想想其实陈晓不止一次的逼迫过杨树做出突破自己底线的选择,但杨树一直都没有这么做,每次都会在这种选择中找到另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
之前陈晓看到这种现象时只会认为是自己的计划不够周密,从而给了杨树找到其他选择的机会,但现在陈晓不会这么想了,他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杨树一直以来都表现出一副看似被自己说动的样子,但他的潜意识却明确的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就像这次一样,自己又逼迫他做出选择,在陈晓看来杨树不应该是这种表现,他应该更激进一些才符合陈晓的预期。
虽然这次杨树和以前一样,但仔细一想其实杨树之所以是这种表现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计划失败从而产生的失落引起的,从满怀期待,到不得不面对毫无作用的现实,这中间的落差感会让人产生一些以前不会出现的想法,但想法终归只是想法,落不到具体行动上来。
如果怎么怎么样,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什么什么,这种后悔的感觉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只是有些人会趁着这股劲儿做一些事情,而有些人会慢慢想明白其中的原因,从而找回自己,很明显从之前的种种经历无不证明杨树是第二种人。
想到这陈晓有意放弃自己的计划,但又犹豫了,让他产生犹豫的原因是陈大雷的死,谁知道陈大雷的死对杨树造成了多大的影响?万一杨树因为这件事从而做出改变呢?
事无绝对,陈晓还是打算继续自己的计划,如果能成最好,不能成大不了回归原样,对陈晓本身来说是一件没有任何损失的事情,何妨一试?
想明白这点后,陈晓松了口气,一场即使是输了也不会有任何损失的赌局,他没有必要拒绝,而且他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只是在看杨树离开时并没有那种冲动后,陈晓从杨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和杨树其实没什么不同,杨树是因为内心的职责和信仰纠结,挣扎,而陈晓是因为知道自己不能杀人而纠结,挣扎。
两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一旦突破底线,他们也将变得不再是他们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都会面临这种选择。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大多数人随着时间流逝会一步一步慢慢的突破自己的底线,但这个过程是缓慢的,难以察觉的,往往从一件小事开始,一步一步产生巨大的变化,到最后回首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想回去却发现已经回不去了。
陈晓和杨树他们与这种状况何其相似?
唯一的不同就是他们的过程是明显的,是快速的,这就导致他们都十分清楚自己一旦做了,带来的改变一定是不可挽回的。
因为有着这种清晰的认知,所以他和杨树才会纠结,才会挣扎。
陈晓不止一次的会想要是自己能‘自由’一些,像是李良那样,为了自己的目标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己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辛苦?
再不济像是马友贵那样也好啊,大不了突破一次自己的底线,做得干净一点,他相信凭自己现在的本事,即使自己做了也不会出事,他有这个把握。
等把这一切的事情结束之后他换个城市生活,彻底离开这里,反正他现在不缺钱,在哪里不能活得很好?
但他不敢赌,虽然他内心里不认为自己杀一次人就会彻底变成杀人狂从而产生杀人依赖,这听起来有些不太现实,现实里也有杀人犯,产生杀人依赖的人少之又少,就像马友贵一样,他不也是杀过人么?怎么不见他继续杀人?
当然陈晓知道这都是自己给自己找的借口,毕竟他和马友贵有着根本的不同,家庭环境的差异,马友贵可没有他这种家庭氛围。
甚至所谓的‘基因遗传’都不同,陈晓不认为杀人犯的孩子一定就是杀人犯,现实里杀人犯的孩子也不少,也没见那些人开始‘子承父业’。
陈晓认为能子承父业的人大都是因为周围的后天环境形成的,倍受欺辱,有色眼镜等等等等,以德报怨说的简单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
而自己呢?无论是‘先天的基因’还是后天的环境,好像都完美符合条件,自己不变成杀人狂都对不起这‘优渥’的生长环境。
这也是陈晓不敢突破自己底线的根本原因,毕竟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概率落到当事人身上都是百分之一百的灾难。
所以他逼迫杨树做出选择,这既能解决自己现在的处境,又能观察杨树的变化,看杨树到底会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从而得出自己会不会变成杀人狂的结论。